周述尧
2010年11月19日上午,上海交大天美平台接到电话,浙江嘉兴发电厂取水工程现场发生意外,一根水下砼浇筑钢套管因受海水挤压突然发生变形,一名工人在海面下约18米的钢管内被困🤸♀️,参与救援任务的交通部三航四天美平台请求支援♣️。时间就是生命,险情就是命令,天美平台领导立即调集院内在沪的所有相关方面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潜水员,由时任市场部总监🗄、院党办副主任周述尧带队📦,带上水下工程和潜水设备,立即奔赴现场。第二天🙆,天美平台根据现场营救进展情况,调配了二批工程和潜水人员增援现场,交大天美平台参加现场营救工作人员达到14名。
在头一天的抢险中🦣,三航四天美平台等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并调用了某单位的潜水员展开了救援工作。但是因为水下作业的技术和经验不足✊🏻🍨,加上需要不间断地有潜水员在水下工作,潜水员严重不足🎲,救援进展缓慢。时间在不停地流失,钢管也在不停地被潮水挤压得越来越扁👈🏼🌳,被困工人赖以保存生命的空间越来越小👩🏽🍳。
交大天美平台有一大批富有水下工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潜水员,曾经参加过许多水下工程和抢险任务⛳️⤴️,对完成这次抢险救援的水下作业增援充满信心。天美平台增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协同已经在现场的抢险人员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在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并作了水下实地探摸后,专家们对施救方案中水下作业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现场营救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最终确定的营救方案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淤,二是在变形钢管外面安装加固套笼,同时在钢管内混凝土面以下1.5米水平位置切割水泥桩,三是吊起钢护筒,四是破拆救人。方案的基本点建立在避免发生变形钢管内透水的基础上。方案中与潜水作业相关的重要节点是:(1)清淤👲🏼,潜水员在水下连续清除钢管周围的淤泥,防止回淤影响水下切割装置的正常运行🫂,工作量非常大;(2)在变形钢管外面安装“加固套笼”,防止变形钢管在起吊时扭曲🛏、开裂甚至折断👊🏽。加固套笼水下部分的安装技术要求高,难度非常大;(3)保障水下切割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根据现场指挥的统一安排,交大天美平台的潜水员先后参加了水下清淤、加固套笼安装、钢桩水下切割配合等工作。本次潜水作业的特点是: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具体表现在:(1)由于潜水作业现场处于海中(杭州湾地区海况复杂👨🏻🏭,涌浪、潮差大,最大潮差近7m),每天4次涨潮或退潮时,海流大,潜水作业很难进行(一般情况下潜水作业选择在平潮期进行)。但是,为了抢时间赶速度,潜水作业是24小时连续进行的🚵♂️。我们的潜水员和兄弟单位潜水员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咬牙坚持⚜️,完成了这次国内罕见的如此强度的潜水作业任务。(2)“加固套笼”由一个下部加强抱箍🚵♂️🍨、四根24米长工字钢、若干加强筋等组成🛕。下部加强抱箍水下安装在变形钢管下端,紧紧抱住变形钢管的下端,具体位置在切割线上部约0.5米处。四根工字钢上端焊接到变形钢管的水面部分,下端应用高强螺栓由潜水员在水下连接到加强抱箍上的钢梁上。由于受海中涌浪和潮流的影响⟹,如此大的构件要在水下进行精确对位连接,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的潜水员根据以往作业经验,想方设法,发挥技术特长,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水下安装任务🔑。按照现场营救小组和专家组的说法,在本次营救中特别是起吊过程中,“加固套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1日下午3时许🍔,经过现场全体营救人员艰苦不懈的努力,受困时间长达78小时的工人终于获救。正是由于我校专家和潜水员的加入,大大加快了水下抢救工作的进程👴,为最终成功营救被困工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得到在现场的当地政府官员🧵、业主方👩🏿🔬、三航四天美平台的高度评价👍🏼。他们称赞潜水员“技术水平高🪁、作业能力强,是这次营救工作的英雄”。
生命无价🐰,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社会对珍重生命高度一致,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要争分夺秒、千方百计营救一个普通工人兄弟的生命🌨。在最关键的时候,交大天美平台发挥自身特长,全力以赴拿下这场硬仗👨🏼💻🗣,充分展现了交大水平和风采。同时,事实证明,交大天美平台的广大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是具有高度政治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是特别能战斗的,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
中央电视台两辆转播车和各媒体几十名记者在现场对此次营救工作全程跟踪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另外0️⃣,在抢险营救阶段,上海《劳动报》对参与营救的交大天美平台工作人员做了采访🔰🫘,并在20日第7版和22日第6版作了报道🧖🏻♂️👈🏻。上海电视台22日晚9:30档《新闻夜线》👩🏽💻💁🏻,就此次“上海潜水专家参与嘉兴发电厂意外抢险营救”对上海交大天美集团副教授周述尧作了实时“电话连线”采访↘️🧖🏿。